二维码
华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让农业订单成为“定心丸”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14    来源:海南日报    资讯整理:华农网        
导读

辣椒、茄子、冬瓜今年春天,海南部分冬季瓜菜价跌滞销的现象,再次上演。然而,造成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缺少订单,而是订单在履行

辣椒、茄子、冬瓜……今年春天,海南部分冬季瓜菜价跌滞销的现象,再次上演。然而,造成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缺少订单,而是订单在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一些订单不定量、不定价格、不定销售时间等问题,订单难落实。在市场价低于订单价时,收购商常违约;在市场价高于订单价时,农民常爽约。(详见5月13日本报A01版)

困局之下,海南订单农业应如何发展,如何才能让订单成为经销商和农民心头的“定心丸”?

如何看农业订单履约难


郑彤:订单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不仅实现了田间与销售商之间的有效对接,极大程度地缓解了农产品(000061,股吧)销售难的问题,也在中间商与消费终端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供应乱—或暴增或骤减、与市场需求不合拍等问题。

但订单农业并非“万能药”,其落实过程同样会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农户、订户的诚信度,自然灾害的影响力等。尤其是在“订单农业”概念被一些人缩小,认为在收获前一周两周有客户预订,定下采摘时间、数量并支付定金,就是“订单农业”的情况下,订单农业履约难问题无疑被放大。

不过,即便是真正的订单农业,由涉农企业与农户在种植前就签署项目、要求、数量、价格的订单,进行引导性的生产,如果面临市场分析偏位、价格相差过大、契约精神不强、合约条款不力等情况时,也难免会出现“履约难”的问题。但其真正的原因,并不在订单农业本身,而是在于执行人与执行过程的不规范。

饶思锐:订单农业履约难成为全国订单农业的一个普遍问题,不是单纯的哪一方违约造成的,这其中既有收购商违约,也有农民违约,这一问题是双方长期缺乏互信的结果,最终收购商和农民也只能为违约行为买单,“打掉牙齿往肚里咽”。

其实,订单农业互相违约也是一种对双方都互损的负和博弈。谋利就应该谋长远,短期来看,一方能从违约得利,但长期来看,其损失远远大于短期收益。虽然供不应求时能够大赚一笔,但供过于求时,大多数农产品就只能烂在地里,这也不利于海南农业的稳定发展和长久发展。

柯佑鹏:我认为,订单农业的主要问题有四个。一是订单农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可以说基本是处于无序状态,村自为战,户自为战,缺乏有序的组织引导。二是订单农业合同不规范。有的主体不明确,有的内容不详细,有的缺乏可操作性等。三是订单农业的履约率低。正是由于目前订单农业发展还处于无序状态,加之合同不够规范,在当前农产品市场风险日趋增大的情形下,当农产品市场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时,无论是农户抑或经销商均会出现选择弃约,从而影响到订单农业的有效落实。四是违约责任不落实,违约成本低。当农民违约时,经销商面对千家万户难以通过法律手段追究责任;当经销商违约时,农民由于法律意识不强或缺乏相关的维权组织或诉讼费用高等原因,也不采取法律手段追究责任,大多是找当地政府。

履约难根源何在

柯佑鹏:一是诚信体系尚未建立。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诚信体系予以制约,造成订单农业毁约或弃约现象较为普遍。二是农业产业组织化水平较低。目前仍然是以散户为海南农业产业生产者的主力军,具体表现为农业产业组织化水平较低。一般认为,农业产业组织化水平的高低与订单农业的履约率的关系为正相关。当农业产业组织化水平高时,其订单农业的履约相对要高;否则相反。三是订单农业发展环境不够优越。突出表现在订单农业发展所需的指导管理体系还没到位。组织领导上来看,有的地方对订单农业发展支持不够,致使订单农业处于无序发展状态;管理服务上来说,一旦出现违约现象,有关部门发挥职能作用较少。四是市场风险呈现递增态势。当前农产品所面临的三大风险即自然条件风险、市场风险及食品安全风险中,市场风险尤其突出,农产品价格波动周期日趋缩短、波动幅度日益增大,无论生产者或经销商都面临着更大的订单农业订约风险。

饶思锐:出现订单农业“履约难”的问题,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双方缺乏诚信的问题,合同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的问题,也有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问题,但最关键、最根源的原因还是市场的盲目性和趋利性。

市场天然是趋利避害的,无论是农民还是收购商,其人性的贪婪、对暴利的渴望都是很难克制的,如果不提高违约成本,这一问题是很难避免的。此外,“履约难”的一个主要因素就在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异常,其根源还在于供求关系的变化,说到底还是生产的盲目性造成的,这正是没有真正走订单农业之路所带来的危害之一。

郑彤: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没有旁观者。然而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尤其是近年来农产品价格高波动的现实语境中,虽然订单农业受到农户与涉农企业的共同欢迎,但是由于利益的诱惑、契约精神的缺失、法治精神的淡薄,一方面,一些农户在面临“高价波动”时,容易违约毁约;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在遇到市场低迷时,也会牙一咬、心一横,不要订金,“跑路”了之,形成了订单农业中“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而究其原因,多为合同不严、监管不细、执行不力甚至恶意反悔等。这些既与当事人的契约精神、法治理念欠缺等个人素质有关,也与涉农企业在市场研判、技术扶持等环节的“欠专业”有关,不能较为准确地分析市场,帮农户多赢、与农户共赢。而其与农户在合同拟定中存在的漏洞,更使相关风险被放大,让产业、信用与道德均受到损害。而且这种损害还不仅仅存在于订单农业上,在一些地方的一些行业,已成为一种抱着“法不责众”心态、挑战公序良俗的“群氓”现象,亟待重视和解决。

履约难当如何破解

柯佑鹏: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构建完善的诚信体系。政府构建农产品购销诚信平台,无论是生产者抑或经销商,均纳入农产品购销诚信平台,并予以公布与监督。二是有效提高农业产业组织化水平。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的相关配套政策制定,促进农业土地流转,让龙头企业真正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让以散户为海南农业产业生产者的主力军转变为以龙头企业为主力军。三是健全订单农业执行的法律监督机制,强化违约惩戒责任。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订单农业执法体系,加强涉农合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订单农业合同主体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违约的惩戒。四是构建农业产业预警预报体制。随着市场风险的日趋增大,各级政府要转变服务意识与理念,少干预多服务,服务前移,要强化组织产业专家对各种农业产业发展趋势作出研判,定期不定期公布各种农业产业发展预警预报研究报告,让农民及早作出相应的有效判断,规避各种市场风险。

郑彤:在我看来,“临时抱佛脚”式的见丰收了才来下单付定金,不是真正的订单农业;“甩手掌柜”式的只管选品种、收运销,也不是真正的订单农业。要充分驱动订单农业的“内核”与“外缘”,不仅需要相关农户与订户在“专业性”上下功夫,通过“预测—选种—生产—销售”等全程式的专业扶持,要技术有技术、要市场有市场,最大程度地降低农户的生产风险、减少订户的市场风险,还需要农户与订户认真签署履行合同,提高双方的违约成本,倒逼个案中诚信与法治的提升。同时,还需要“政府之手”也不袖手旁观,而是积极地与“市场之手”优势互补,为订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多设一层保护膜、多注一瓶生长剂。也惟有如此,订单农业才能实现从农户到订户、到地方,从经济到社会、到科技的多赢。

饶思锐:要充分发挥订单农业的作用,首先需要强调契约精神,要让订单合约真正落到实处,变订单为合同,增强法律意识,增加违约成本;其次要凸显诚信精神,无论是收购商和农户都要明白信义值千金,从而诚信经营,进而达成双方的长期合作;再次,还可以大力发展中介组织,进行订单担保,强化双方互信的第三方担保、交易机制。此外,政府还可以组织农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物流运输,从而越过收购商组织农超对接,使农户与大型超市直接签订长期直销合同。
 
(文/华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华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华农网-https://www.huanongwang.com/news/show-221.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services@huanongwang.com。
0相关评论
 

华农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2024 HuaNongWa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关键词:华农网|农业资讯|农网中国|农业信息|农业行情|公益农业|农业批发|农业供求|农业门户网|中国农业网|中国华农网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