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华农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正文

吉林省四平市春耕播种勾勒更新更美蓝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25    来源:吉林日报    资讯整理:华农网        
导读

铁西区抢抓农业生产的有利时机,及时关注农民所需所盼,让春耕更高效有序,农业收成更有保障。早在春播之前,6100万元生产资金就全部由农民自筹到位,玉米、水稻、大豆种子及化肥等也全部落实到位。 5月18日,记者走进梨树县郭家店镇青堆子村,看到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0多台播种机,正在田地里来回穿梭,很有气势。合作社负责人韩凤香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共经营了430公顷土地,主要种植玉米、黄豆、小麦,还有少量鲜食玉米,玉米和黄豆采用米豆间作方式。使用播种机非常方便,播种、施肥一次性完成。农田采用了智能

眼下正是春耕播种的关键时期。吉林省四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春耕播种工作,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强力推动春耕生产扎实有序高质量开展。4月16日,全市春耕播种“第一锄”在双辽市双山镇绿化村逢吉屯拉开序幕,首日实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抢墒播种3000亩以上。全市迅速兴起春耕播种热潮。截至5月20日,全市玉米播种789.05万亩,已全部完成播种计划;水稻育秧49.02万亩,100%完成计划;已插秧30.05万亩,占计划的61.28%,预计5月下旬全部完成插秧。


黑土地上,四平正勾勒着更新更美的粮食丰产丰收图画。


守牢“安全底线”——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长


四平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惠农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力度,把涉农领域资金优先向产粮大县倾斜,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效推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增长。


2024年,省里下达给四平市的粮食播种面积指标为890万亩,比去年增加10.5万亩,其中,大豆播种面积40.7万亩,比去年增加11万亩;省里下达给四平市的粮食产量指标为99.5亿斤,四平市将指标提升到100亿斤,比去年增加3.86亿斤,全部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乡(镇)、村(屯)和具体地块。


四平市积极协调银信部门加快放贷,创新启动农资采购3000元/公顷定金提前支付模式,引导农民适时售粮变现,提高农民自我筹集资金能力,确保资金提前到位不误农时。全市备春耕资金4月15日就已全部筹集到位,种子、化肥、农药全部下摆到位。为降低种粮生产成本,减少农民投入,全市主粮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配方肥使用量占比86%以上,覆盖766万亩耕地;农民合作社直接到企业购买或农民组团购买玉米种子占比65%,享受到优惠价格,6000粒/每袋约节省15元,1500粒/每斤约节省3.75元。目前,全市农资市场种子、化肥、农药采购运输渠道畅通,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双辽市建章立制,坚持“促”“助”“保”三轮驱动,抢农时,强服务,及时解决春播中存在的各种难题,扎实有序推进春耕生产。春节过后,双辽市第一时间召开“经济工作暨农村工作会议”,从保障面积、服务指导、农资供应、防灾减灾等方面全面部署春耕工作。制定印发《备春耕生产指导意见》《粮食稳产增产指导意见》,分解下达266万亩粮食面积目标,细化责任到镇、村。


铁西区抢抓农业生产的有利时机,及时关注农民所需所盼,让春耕更高效有序,农业收成更有保障。早在春播之前,6100万元生产资金就全部由农民自筹到位,玉米、水稻、大豆种子及化肥等也全部落实到位。


5月18日,记者走进梨树县郭家店镇青堆子村,看到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10多台播种机,正在田地里来回穿梭,很有气势。合作社负责人韩凤香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共经营了430公顷土地,主要种植玉米、黄豆、小麦,还有少量鲜食玉米,玉米和黄豆采用米豆间作方式。使用播种机非常方便,播种、施肥一次性完成。农田采用了智能化系统,在地头每隔百余米安装一套太阳能电池板、摄像头、害虫监测仪等装置,实时监测气象、土壤、病虫害等信息,上传到合作社的农田管理系统,我在办公室的电脑上,就能清晰地看到每个地块的各种画面和信息。”


梨树县双河乡长臣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流转土地500多公顷,分布在双河乡于大壕村、杨船口村、范家屯村、三合堡村和孤家子镇红旗村、马家窑等地。他们采用“梨树模式”免耕技术,机械化作业,以种植黄豆、玉米为主。5月10日开始春播,预计6月5日结束。其中,黄豆玉米种植近200公顷,每公顷产量达29000斤左右。合作社负责人陈洪波说:“黄豆是从黑龙江省引进的新品种,今年种植300多公顷,每公顷产量预计能达到8000斤左右,可收入700多万元。”陈洪波表示,合作社将不断创新经营理念,持续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的农民家庭富起来。


梨树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今年,梨树县春耕生产形势总体看好,由于去年降水充足,当前土壤含水量大,春墒情较好,有利于春耕播种,我们也鼓励抢墒播种。玉米和杂粮杂豆播种已接近尾声,水稻插秧也很快就要完成了。”


落实“藏粮于技”——


集成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四平市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组织开展培训,强化技术支撑,将“藏粮于技”战略落稳落实。


创新开展“百千万+”培训行动。组织100名专家、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实用人才,录制100期科技培训视频资料,遴选1000名高素质农民,利用微信群资源传送,辐射带动上万农民。目前,已完成农民培训7万人次以上。集成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梨树模式”576万亩、绿色防控技术400万亩以上、土壤养分调控技术2020万亩次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全覆盖。巩固提高玉米、水稻、大豆等主导优势品种覆盖能力,推出33个玉米、11个水稻、10个大豆高产、高质、高抗新品种,确保全市主粮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


因地制宜推广“梨树模式”。铁西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少耕、免耕和坡耕等高线种植,解决黑土层变“薄”问题。实施养分调控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増施有机肥技术、高效肥料技术和精准施肥技术,通过养分调解和控制,解决黑土地变“瘦”问题。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连日来,铁东区农业部门组织农机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检修农机,向农民朋友讲解农机新技术,现场示范。为快速推进数字化转型,铁东区永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数字乡村云平台,与村集体合作社共同探索出了“一社(禾唐盛世村集体合作社)一场(智慧农场)”模式,对现有的116台套农机装备进行升级改造,所有大马力拖拉机都具备自动驾驶功能,应用合作社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农机作业调度线上化、作业档案数字化、作业现场远程实时化,大大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我们的合作社有一个农机精准作业监管服务系统,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在大屏幕看到农机正在作业的情况,绿色显示农机正在田间作业,红色表示农机正在停滞状态。同时,每一位驾驶员的手机上都有一个客户端,只需每天把任务信息发过去,他们就会按要求进行作业,提高了农机作业的质量、精度,还减轻了农机手的劳动强度。”永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大勇说。


双辽市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宣传推广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安全控害、水肥一体化、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开展技术服务、问题咨询等188次,惠及农民3.5万人次,为种好粮、多产粮奠定了坚实基础。4月25日,双辽在卧虎镇协力村召开玉米播种现场会,现场演示条带旋耕播种一体机秸秆归行、条带旋耕、滴灌带铺设、播种施肥镇压一体化作业,切实增强了新技术、新装备示范效果。


坚持未雨绸缪——


及早研判筹备抗旱防涝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今年春季气温偏高,大地化冻较快,墒情较好。四平及时开展机械抢墒播种,各县(市)区坚持放开前头、卡住后头,把地种在火候上,力争一次播种拿全苗。


伊通县将粮食生产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确立了今年要在正常年景下力争粮食总产量实现24亿斤以上的目标。县委、县政府细化推进措施,同向发力、共同施策。大力宣传粮食种植政策,将200多万亩种植任务分解下达到各乡镇(街道),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提前谋划2024年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主体遴选工作,已遴选88家玉米规模种植主体、14家水稻规模种植主体,为全年单产大面积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截至5月9日,全县旱田播种已经进入高峰期,今年玉米种植面积188.5万亩,已播种玉米面积179万亩,播种率达95%;大豆种植面积4.1万亩,已播种面积达2万亩,播种率达48%,5月10日完成旱田播种;水稻种植6.5万亩,水稻育秧工作已全面完成,目前进入“三叶一心”期,5月10起开始水稻插秧,5月15日进入插秧高峰期,预计5月25日插秧结束。


“今年,伊通粮食生产坚持稳面积、增产量两手发力,将工作重心放在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上,主推保护性耕作、宽窄行交替种植、深翻还田地力提升等高产技术普及应用,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200万亩。特别针对扩种大豆工作,出台了《2024年扩种大豆工作方案》,成立了县推进大豆扩种工作专班,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资金投入上拿出有力有效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今年,将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每亩提高了150元,达到每亩550元,激发了农民稳粮扩豆的积极性。当前,全县大田播种已接近尾声,水田插秧于5月中旬陆续展开。下一步,将继续抓好粮油生产服务,紧盯粮食防灾减灾、抗旱防涝。”伊通县副县长刘敬涛介绍。


未雨绸缪,四平市农业农村、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建立专家会商机制,及早研判农业气象年景和灾害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做好人员、水源、物资、农用机具、增雨作业等防春旱准备,加快推进农村沟渠集中整治行动,保质保量完成全年2479公里标准化农田排涝沟渠建设,统筹兼顾抗旱防涝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双辽市因去冬今春降雪降水较多,造成田间土壤湿度大、播种困难等问题。为此,双辽大力宣传省市防灾减灾管理技术,确保“农业政策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组织群众抢抓农时,排冰晾晒,整地散墒,适地适时进行播种。同时,做好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防御工作,前移关口抓好玉米、水稻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治,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通过统筹规划、精准施策,全市营造出一派“春耕不等人,农时贵如金”的忙碌景象,已完成大部分播种任务。


双辽市柳条乡乡长王涛说:“抓好春耕是确保全年粮食增产增收、群众致富的关键。我们乡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打好春管春播第一仗。为保障粮食增产增收,全乡抢抓有效时间,全力实施排涝沟渠整治工作,共开挖清淤沟渠62条,总长10万米,共计投入93万余元,为应对夏季排水做足了功课。邀请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农作物的种植质量和产量。同时,积极推广优质种子和高效肥料,鼓励农民使用新技术、新品种。今年,柳条乡继续推广水稻机械有序抛秧技术,由7家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加入,共计种植水稻260公顷。”

 
(文/华农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由中国华农网整理发布,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华农网-https://www.huanongwang.com/news/show-2017.html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信息仅供参考。
• 
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或者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邮箱:services@huanongwang.com。
0相关评论
 

华农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2024 HuaNongWa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关键词:华农网|农业资讯|农网中国|农业信息|农业行情|公益农业|农业批发|农业供求|农业门户网|中国农业网|中国华农网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